屏東書院,建於清嘉慶二十年,為士子講學
之所.日據時期,廢書院,改作孔廟.
從山東曲阜的孔廟,廟前照牆通書「萬
仞宮牆」,屏東孔廟照牆上書「九仞宮牆」,
均意指孔聖之學極其高深,必需得其門而入,
才能見到「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充分反映
出傳統書院的特色.
由山門到大成殿(前殿)之間,是一個
很寬闊的庭院,中間走道以紅磚鋪成,其餘皆
覆蓋草皮,紅綠相映,色彩鮮明.
因為是文教建築,建物本身以古樸素雅取
勝,不見雕樑 畫棟;不雕對聯,是循不在孔夫子
面前賣弄文章古制.
現在裡面已無其他擺設只是空殼,
要參觀只能由側邊小門進入.
屏東書院孔子廟,可以說揉合了傳統書院
及大成殿的風格.前殿奉祀孔子、孟子、顏子、
曾子四聖.
大成殿內因為都只有牌位所以就沒進入啦!
傳統書院建築所以跟鳳山的鳳儀書院很相似.
至於東西蕪廂形同書院齋房,則祀孔門
四科十哲等成名弟子,及歷代經學家如鄭玄,
朱熹等.
後殿奉祀孔子世祖.
孔廟內部分前後殿、東西廂房,後段另有
左右翼房.
整個建築就是古樸簡單.
樂器庫
「屏東書院」創建至今已達一百八十餘
年,因具歷史文化價值且保存尚稱完整,於民
國74年11月27日經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
清末台灣雖曾設有大量書院建築,但歷經日據
時代與光復後的變遷與破壞,至今只剩十二座
保存較好的書院得以列入古蹟名單,南部地區
僅存屏東縣的「屏東書院」與高雄市鳳山的
「鳳儀書院」,故更顯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