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郡王祠建於清同治年間,奉祀臺灣開山
始祖鄭成功及其部將,為臺灣的重要古蹟.佔地有
9400餘坪,位於台南市開山路152號.
延平郡王祠現今樣貌其實是民國52年動工
改建的,所以該廟長久以來未被列為古蹟,直到民
國99年將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登錄為
台南市第九座歷史建築.
園區北側的鄭成功騎馬石雕,西元1661年,
鄭成功帶兵在鹿耳門登陸,趕走了荷蘭人,並積極
建設臺灣.
清同治13年,欽差大臣沈葆禎奉命來臺辦理
防務,深入嘹解民意,發現鄭成功對建設臺灣的貢
獻,建議建祠紀念.清廷同意後撥款立祠,謚號忠烈,
從福州載來工匠,材料,將開山王廟擴建成(福州式
)建築,並在正門石匾題(明延平郡王祠).
鄭成功來臺趕走荷蘭人,隔年就去世英年只
有39歲,府城居民為感念鄭成功驅荷開臺,開疆
拓土的功績與精神,便在現址立廟奉祀國姓爺,
爾後因顧慮清政府而不敢光明正大奉祀國姓爺,
而以開山王廟稱呼.
臺灣日治時期曾改名為開山神社,是日本人
在臺最早設置的神社,也是二次大戰前日本海外
唯一從廟宇改為神社的特例.
因沈葆禎來臺後,強調鄭成功是(明室遺臣),
不是(亂臣賊子)並為鄭成功立祠.
祠廟的本體是三進合院,座西朝東,由山門,
正殿,後殿與兩側廂房組成.以前常經過都沒進
入參觀過,趁此大年初二帶2孫女來趟古蹟遊.
民國52年郡王祠重建,2年後聘請楊英風
塑像,國姓爺端坐殿堂風采再現.
祠前有一門通往北邊的庭園,而自祠前往西
就是東廡,供有明鄭殉難文武諸臣牌位,此外祭
器所亦設於此邊.
相對東邊的儀仗所及西廡
祠內有一口古井真的還提有水喔!
庭園還有供照相用的站立平台
阿公帶小牛跟咪兔躲貓貓咪兔腿短
追不到姐姐還是很努力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