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公會堂是西元1911年日治時期所建,
具有公共集會的功能,據說與府前路上的莉莉
冰果店隔壁的愛國婦人館有類似的功能,可以
協調商量大眾之事,有點像現在的調解委員會.
光復後這裡由國民黨市黨部接收做為台南社
教館83年社教館遷移後此處曾有改建大樓之
議,後作廢,園區才能保留至今.
在公會堂的側邊則掛有柳屋的牌子,要進
吳園就從這裡走,進入後會先看到一棟日式建築
,這原先是日治時期的食堂,有百年歷史的房子.
柳屋是以前日人的廚房,目前則是販賣伴手禮
的商店.
公會堂旁邊的一口井現已封閉了
這排低矮的平房就是吳園目前僅存的水榭
樓閣啦!舊時為吳園家眷居住處.眼前所見的範圍
只是以前的十分之一,可見當時吳家的財力,勢力
之大.也因此有(有樓仔內的富,也無樓仔內的厝;
有樓仔內的厝,也沒樓仔內的富.)俚語出現.
園區內有三口古井2圓一半是為吳家飲用
及灌溉用水
悠閒的空間襯著後方的現代化高樓
大廈有沒有太突兀的不協調感.
前方的水池名為泮池,目前仍是活水池,據聞
早期泮池可通向五條港,足見範圍之大.
另外一側有階梯式綠地,可散步,看書,喝茶聊事,
休閒,賞景都挺適合.
原先吳園內造景有假山,房間眾多,
俗稱(樓仔內),是富貴人家的代表.
吳園原是明鄭時期何斌的庭園,在道光十年
(西元1830年)由鹽商吳尚新重建,庭園之美勝全台.
日據時期家道中落,產權落入日本政府,所以面向
公園路建四春園旅社,圖書館,向民權路這邊改建
為公會堂三者後院相連.今旅社及圖書館均已拆毀
,獨留公會堂及其後院,為碩果僅存的吳園庭榭.
板橋林家花園,新竹北郭園,霧峰萊園,台南吳園
曾經是臺灣的四大名園,亦是文人吟詩作對的場所,
目前保留完整應屬林家花園與萊園,吳園僅剩一點
點,而北郭園已經消失了.
年初二的台南古蹟之旅參觀吳園時沒想到
所帶3顆電池都沒電害我假山都沒拍到,臨時
找店家又新買一顆請他們幫忙充電否則下午
行程就都沒得看啦!還好有店可買ㄟ!幸運~
吳園:台南市民權路二段30號
本來是外人難以一探究竟的富貴人家,到現在
成為台南人的後花園,繁忙都市中的一處桃花源,這
其中的故事你有興趣嗎?